close

(文章節錄自自由時報專訪2012-07-30)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歐債問題無法預估何時結束,加上極端氣候影響糧食成本,加深「停滯性通膨」疑慮,台灣未來半年出口非常不樂觀,今年經濟成長要超過2%非常困難。

全球景氣不好,台灣受創特別嚴重,問題就出在產業結構,包括

1.「量產代工」的生產模式

2.過度集中特定產業

3.過度集中單一市場

政府拚經濟要讓台灣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及朝多元化及分散市場的方向發展。

當景氣開始衰退時,台灣這種經濟體一定從出口先衰退,但初期內需還會有一點餘溫,如果連內需都失溫了,如同現在,那經濟成長一定很慘。

IMF(國際貨幣基金)表示,歐債危機危害中國、日本、美國及德國經濟,而我們出口就靠這幾個國家,這些國家都往下掉,台灣有什麼理由可以撐起來?所以,未來半年出口非常不樂觀,今年經濟成長要超過2%非常困難。

08年金融海嘯一次衰退後,各國政府撒了很多錢,使經濟有回春景向,但是大家都知道問題沒有解決,但現在哪個國家還有錢?美債、歐債及中國財政問題陸續浮現,台灣公共支出也不足一般而言,景氣熱才會有通膨,景氣冷則會有通縮,如果衰退伴隨物價上升,就是「停滯性通膨」,問題比較難治,而且歐債問題會引發全球經濟重新洗牌,情勢對台灣是相當不利的。

台灣出口連續四個月衰退,全世界非常少見,跟我們發展程度差不多的國家,出口並未衰退。但這也不令人意外,台灣的產業結構,景氣好的時候,最賺錢的不是我們,而是品牌大廠,景氣不好時,最虧錢的一定是我們,因為產業太過集中了我最近跑了很多廠商,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的情況其實還好,為什麼出口那麼差?因為面板、手機、DRAM等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所占比重太大,這些產業不好,整個數字就掉下去。

再則是出口結構的問題,現在我們對中國出口比重達40%,但目前台灣對中國出口衰退卻最多,南韓對中國出口還在增加南韓還沒跟中國簽FTA(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已簽了ECFA現在兩岸有很多合作計劃,免不了技術就得外移,用技術換市場值不值得?或許中國市場很大,但市場沒有人可以占有,技術沒了就很難占有市場,這對台灣產業造成不能逆轉的嚴重傷害。

另外,中國要搞「高新技術區」,給予台商很多優惠,但規定研發支出及人員要占一定比率,這對台灣傷害很大,因為有些廠商為了要進入,就不把研發技術留在台灣

我們看到馬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告訴我們說「沒有ECFA不行」,ECFA簽了後又說沒有TPP、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不行,其實這些有影響但影響沒那麼大,南韓、日本跟東協還沒簽FTA,但他們擴展東南亞市場有手軟嗎?

所以如果我們的產品附加價值高,產品愈關鍵、愈無可取代,不管有沒有FTA,人家就是要買,FTA只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這種志氣,永遠只能依賴FTA,也走不長久,反而可能會有一些負面效果,因為有關稅優惠,搞不好創新、升級的誘因就會減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