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整理自中國新聞網

今年3月,台灣鴻海入股日本夏普的消息,一度被看作是台日聯手對抗南韓三星電子的雙贏選擇。然而,還不到5個月的戰略結盟,如今卻面臨了諸多的困境。郭台銘整合產業鏈對抗三星的"打狼計劃",也跟著前景不明。

鴻海入股夏普的消息,震撼了全球面板產業。鴻海初時同意以8.44億美元(約合550日元每股)購買夏普10%的股權。為夏普帶來龐大資金之餘,鴻海得到的好處是取得夏普十代線的一半產能,並可能獲得"Sharp"品牌的使用授權。未料夏普股價自3月迄今慘跌約三分之二。如果鴻海按照原先的投資協議注資,就等於還沒摸到新娘的手,聘禮就先憑空蒸發了一大半。

因資金尚未完全注入夏普,為了彌補之前的決策失誤,郭台銘一直迫切希望重新談判。但近幾天來鴻海和夏普針對出資條件,演變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而經濟部投審會也以投資效益不夠合理,要求鴻海針對投資效益補件提出說明。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鴻海的入股價格將自3月27日敲定的每股550日元大砍至夏普現有的股價水準,雙方就重議入股價格一事進入最終協商階段。究竟這場投資糾紛會以怎樣的結果收場?有市場分析機構認為,鴻海最後或許會以低於原先協議的價格收購夏普10%的股權;也有人相信,或許鴻海注入的資金總額不變,但會獲得夏普更多股權或工廠。

近年來三星的崛起,更成為台灣電子產業的共同敵人。昔日同是代工企業,但三星目前已經與LG,佔據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量的前兩名,並擁有垂直的完整產業鏈。而以鴻海為代表的台灣面板產業,自2010年以來的全球佔有率一直在下降。而鴻海渴求的技術、產能、品牌,正是連年虧損的夏普所擁有的。郭台銘此次與夏普合作,目的是希望利用夏普的面板製造技術。另外,郭台銘也想利用先進技術,從代工轉向品牌,並直接接手夏普在大陸的市場。

不過,想要真的達到聯日抗韓的效果,恐怕鴻海還得先打消夏普管理層的戒備心。當初在談判時,夏普只肯讓鴻海以4家子公司聯合入股的方式,就是為了避免鴻海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目前,夏普產品的銷售額半數以上都在日本本土,低迷的國內市場導致夏普連年虧損,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因此被迫減產一半。大陸的市場,智慧型手機將是夏普與鴻海最快合作的領域,鴻海大陸工廠代工的夏普品牌手機,將衝刺在大陸年銷1000萬台的目標。

當然,在大陸市場仍難以避免面臨與三星的激烈競爭。2011年,三星電子在大陸的成品銷售額達到95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32%,遠高於三星在全球21%的銷售成長率。2012年7月的中國大陸液晶電視市場,三星以20.6%的關注比例繼續蟬聯冠軍,夏普則下滑到第四。對鴻海而言,想要聯日抗韓轉型走品牌之路,大陸市場絕對是場硬戰。

看來,夏普與鴻海彼此各有所需,這場"鴻夏戀",究竟是好是壞?就再繼續看下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無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