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轉載yam新聞2012-05-22
台灣登革熱從1987年、1988年大流行後,已經本土化,這麼多年來衛生單位對登革熱處於「只能防堵」,卻無法預防的地步。
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或原發性登革熱(primary dengue),係由蚊子(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或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而以高熱、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奇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為主要症狀。
5/22衛生署暨國立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教授蔡坤憲發表最新研究顯示,終於找到可以抑制登革熱病媒蚊的方法:利用會吃蚊子幼蟲的台灣本土「劍水蚤」,防治經濟實惠,而且又不像使用打蟲藥一樣造成環保問題。
今年以來已經有數十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而台南市的本土登革熱案例也持續新增,加上目前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的病例都有增加趨勢,衛生署提醒國內民眾除了注意出國防範蚊蟲叮咬傳染外,在台南、高雄等南部地區的民眾,更要注意環境預防有易積水的容器,在雨季期間積水而孳生病媒蚊。
雖然大家都知道防治登革熱要清除積水容器,但是對於中南部的居民來說,在戶外的積水,或是農戶拿來澆農作物的蓄水池等,就沒辦法用「清除積水」來處置了,而這也可能造成病媒蚊防治的漏洞,蔡坤憲受疾管局100至101年委託計畫,選出3種具高效捕食率、可供登革熱病媒蚊防治實務評估的劍水蚤,目前已完成南台灣共計694個劍水蚤採樣點及分子鑑定。
「劍水蚤」大家可能對它沒什麼概念,其實說白了,劍水蚤就是小朋友愛看的「海棉寶寶」中的「皮老闆」,蔡坤憲表示,研究發現,一隻劍水蚤每天可以吃20到40隻的孑孓,只要用200公升的水桶,就可以養5萬到10萬隻的劍水蚤,一個月後可以增加一倍,劍水蚤捕食孑孓的方式就像野生獅、豹,會先把食物咬死後存放,因此捕食孑孓的能力驚人。
目前已經在高雄四百個有積水的地下室施放劍水蚤。
蔡坤憲表示,使用劍水蚤防治斑蚊幼蟲的優點包括:
1.對生態友善與環境永續
2.蚊蟲不會產生抗藥性
3.對其他生態物種傷害小
4.易操作且效率高
5.劍水蚤個體小、移動迅速、繁殖力旺盛、生殖週期間隔短,建立當地的族群容易,操作方法簡單
6.劍水蚤食性廣、作用專一性高,可長期適應在無或輕度汙染的水體,而且費用低廉,操作費用便宜,亦可節省噴藥所需的藥費和人力。
蔡坤憲說,只要是有積水的地方,就可以放養劍水蚤,而且劍水蚤最喜歡的蚊子幼蟲是易帶有登革熱的埃及斑蚊幼蟲,其次是白線斑蚊幼蟲,而一般無害的家蚊幼蟲是牠的最後選擇。
留言列表